单玉如长相端庄,最动人处是她从艳丽的轮廓和由骨子里透出来惹人爱怜、楚楚动人的气质。
没有什么过多的试探,李志常便见到了天命教教主单玉如。
无论想像力多麼丰富,也不会把她和老谋深算阴狠冷毒辣连在一起。尤其她惊人的美丽是绝无瑕疵的,每寸肌肤都是那麼白皙娇嫩,达到了青春永驻的境界,她那对秀眸就像深黑夜空中挂著两颗璀琰的明星,充满了水分和大气的感觉,宁静怡人,使见者无不联想到她不但有美好的内涵修养,性格还应是温柔多情的。
片刻之后李志常边上了画舫,外面素淡的画舫,内里却别有洞天,说不出的极尽奢华,给人以极大的刺激感。
她身上穿著及地的广袖阔袍,玉带生风,乌黑的秀发衬著雪肤白衣。
一座淡素的画舫放出一条小船,悠然划至李志常和简正明面前,不消说前来的正是天命教的人。
很难有人不为她颠倒迷醉,亦丝毫看不出她至少已经有六十岁了。
江河两岸平原千里。东有宁镇山脉与富饶的长江三角洲相连,房舍连绵。名胜古刹,说不尽的千古风流。
“尊客远来,找玉如是有什么事?”单玉如的声音仿佛来自于九天之上,飘渺无踪,更让人联想到圣洁、光辉等形容词。
秦淮河乃是长江下游右岸支流。古称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后来改称秦淮。秦淮河入江前的河段,两旁青楼林立,大多是历史悠久,国势虽有兴衰,但这段河岸总是热闹非常,以另一种醉生梦死的方式存在着。
李志常当然看得出单玉如乃是魅惑天成,魔门的媚功恐怕已给她练到前无古人的境界,已成为宗师级的高手。
天命教也是阴葵派的分支,当年阴葵派厉工和师妹符瑶红决裂,符瑶红脱离阴葵派,重新创立了天命教,作威作福。而符瑶红的弟子单玉如继位后暗中渗透各大势力,意图谋夺天下,简正明不过是他一颗小小的棋子。
即使当年阴后祝玉妍,比起如今的天命教教主单玉如恐怕也稍有不及。
简正明心中腹诽道:“我若是不怕你,何必在这一路上装孙子。”他终于将李志常带到了金陵城的秦淮河上,并以密信通知了他背后的大人物天命教教主单玉如。
李志常轻轻叹了一口气道:“魔门果然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单教主的确不凡,今日我来找你却是要收回一件东西。”
李志常含笑道:“其实简兄不必怕我的。”
单玉如神色一凛,冷声道:“阁下莫不是说笑,在此之前本教和阁下却无任何瓜葛,反而阁下把本教事务打探的清清楚楚,不知有何目的。”若非李志常掌握了天命教不少机密,单玉如是绝不肯来见李志常的。
而此时此刻简正明恭恭敬敬的引着李志常给他介绍秦淮河边的风土人情。
不过她魔功大成,即便面对庞斑,也有把握逃走,因此尽管简正明细说了李志常的厉害,单玉如也并不放在心上。
而朱元璋建都金陵之后。更将城墙扩大到七十里周长。为天下雄城。更胜于当年的元大都。其在朱元璋的治理下,一派繁华盛世的模样。
李志常掌握太多天命教的机密,单玉如也只有亲自出马解决掉他方才安心。
三国时期,孙吴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业。南拥秦淮,北倚后湖,周长二十里。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金陵有“六朝古都”之称
李志常淡淡道:“数十年前你上明玉功偷了神照经,可有此事。”
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在今朝天宫一带筑冶城,开办冶铸铜器的手工业作坊。周元王四年,越国灭吴后,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的长干里筑越城。战国时期,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
单玉如心中升起惊涛骇浪,她偷取神照经乃是极为隐秘的事情,除却明玉宫的人之外,更无其他人知晓。神照经乃是道家绝顶的心法,更可从其中一窥明玉功的奥妙。单玉如也是费了偌大心力,才找到这门道家宝典。
气势磅薄,有龙蟠虎踞之胜,更握水陆交通要枢,乃古今兵家争战必取之地。
也因此从中领悟到道家长生妙谛,同自身魔功混而为一,创出一门极为精深渊博的采补术,从而几十年来青春永驻。
金陵地势易守难攻,四面傍山环水。
单玉如微笑道:“是又怎么样,不是又怎么样?”
在一个临界点到来之前,不舍必定会反弹,发出惊天动地的一剑。
李志常淡淡扫了周围一眼,单玉如心中惊骇。李志常目光所及正是以魔门秘法潜藏其中的天命教另外三大高手藏身之处,李志常居然一眼就看破了她们的布置。
秦梦瑶知晓不舍现在好比一块海绵,心似荡荡虚空,尽量容纳庞斑的气势。但是不舍毕竟不是天地,要容纳庞斑的气势,绝无可能。
李志常并不说话,只是淡淡的沉默,无形有质的压力慢慢填满单玉如的心湖。更可怕的是她教中三大高手也应当跟她承受同样的压力,另外三人功力并不及她强,只怕会忍不住提前动手,届时将会打破她的计划。
不舍在庞斑这天下第一人的压迫下,仍旧从容不迫,守得无懈可击。禅心便如沉入深水,越来越宁定。
单玉如清水一般的眸子,露出怯弱之意,幽幽道:“尊驾又何苦为难我一个小女子!”
物有物性,法有法理,剥去事物的外在表象,其内在蕴含的便是宇宙万物无不遵守的道。而不舍的确已经知晓宇宙间一种极为深刻的道理,所以庞斑认为他已超越了当年的无想僧,成为白道新的第一人。
PS:感谢两点间一点红100*2赏
庞斑所言“祖师东来意,庭前柏树子”乃是禅门一段典故,其大意便是达摩东传佛理,便是‘庭前柏树子’。剥去禅门隐语,便是称赞无舍已经剥离事物外在,看见了其本来面目。